穿行40年
  廣州火車站記憶 5
  文/羊城晚報記者 薛江華
  1974年始建,廣州火車站小橋流水、翠竹滿目,成為景點;1984年火車站增設酒樓、歌舞廳,成為城中娛樂休閑熱地;1998年後,開闊的火車站廣場開始搭棚;2000年後所有服務場所被拆除,還原成為候車廳……根據不同時期的需要,廣州火車站一直在不停轉型、改變。而火車站川流不息的人群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。
  這些改變,對一直堅守在這裡的工作人員來說,更是直觀而深刻。說起這些變遷,他們遠比常人更為感慨,且透過他們的記憶遙看微觀的火車站運營簡史——
  老會計憶繁盛時光
  經營多樣化
  曾是城中最熱蒲點
  1974年4月10日上午8時半,位於環市西路159號的廣州火車站開站迎客。 這座2.6萬多平方米蘇式風格車站,是當時廣州為數不多的現代化建築。開站時期的外形規模保留至今,主樓四層,外立面正中央掛著一個高4.5米、寬5米的大型電鐘。車站內部有綠化景觀,候車室之間的小花園裡種了棕櫚樹,有金魚池和小橋,後門廊外種著竹子,每個候車室都有一扇木門。車站外的廣場上還有東西兩個花園,東花園可以候車,西花園是吸煙區。投入運營初期客流不多,但參觀的市民、團體接踵而至,一度成為熱門“景點”。
  1984年7月,從柳州鐵路運輸學校畢業的朱海濱被分配到了廣州火車站工作。因為時間緊,來不及回海南家鄉的他直接從學校來到了車站報到。接待他的人事科負責人看到這個年輕人這麼積極,說給他分配到一個效益好的單位。於是,周海濱被分到了廣州火車站旅行服務有限公司財務部當出納。這確實是一份不錯的工作,因為當時的火車站經營狀況空前繁盛,周海濱每個月的工資是其他同樣分到鐵路系統的同學的兩倍。那時的他也很有優越感,每次同學聚會吃飯他都搶著埋單。
  帶給周海濱高工資的是因為火車站的經營效益好。朱海濱回憶,那時旅店房間的使用率甚至超過了100%,因為有的旅客只是候車期間在房間休息一會,一個房間可能一天外租超過兩次。朱海濱還記得,那時候每天兩個職員領著一袋錢上來和他清算,之後去愛群大廈存入銀行。
  這個多功能的車站裡,不僅有酒樓、旅店、商場、還有卡拉OK,錄像廳和歌舞廳。在火車站大廳的一側,甚至還擺放了一排電子游戲機。現在廣州火車站的5、6號候車室及之間的走廊,當年都曾被改造成各種經營項目。朱海濱告訴記者,5、6號候車室之間的走廊當年是一個大商場,面積有398平方米,經營超過1300種商品。而6號候車室及一樓對應的位置各被隔成兩層,成為一個4層的大酒樓。一樓經營快餐、粥粉面,二樓為西餐、舞廳、卡拉O K,三樓為中餐大廳,四樓則是包房。
  那個年代的廣州火車站,承載了許多娛樂和休閑的功能。周海濱清楚地記得,因為是與香港公司合作,火車站的這些娛樂、餐飲的設施都很好。因為歌舞廳的音響效果好,當時很多市民都買票到歌舞廳跳舞。還有酒樓的生意也特別好,港方也專門從香港請來大廚掌勺,並培訓其他鐵路員工。烤乳豬、燒鵝都是火車站酒樓的馳名菜式,很多市民大清早就來酒樓喝茶。那個時候的火車站商場的商品種類也特別多,在周海濱眼裡,當時的商場和今天的友誼商店的檔次有得一比,因為火車站商場還有代為托運的便利,加之價格和外面並無二異,所以不少乘客選擇在這裡購買一些電器等大物件。
  客運員說過眼乘客
  從服飾神色
  看三十年時代變遷
  1988年,張紅英從300多名應聘者中脫穎而出,成為20個火車站新錄用的員工之一,她的崗位是客運員,直到今日。1989年的春運,是她參與的第一個春運,也就是從這一年開始,車站的客流量突然明顯增多了。不少車站的老員工都清晰地記得,那一年所有的機關人員都要下站支援。張紅英記得當時乘客帶得最多的危險品就是鞭炮。所以,車站就準備了幾個鋸掉一截的大油桶裝滿水,收到鞭炮了就地處理——往水桶里一扔,鞭炮就作廢了,乘客也就徹底死心了。
  在周海濱的記憶里,80年代的時候,外出打工的年輕人很淳樸,車站的客運員都習慣拿條棍子維持秩序,有時候還會用棍子敲打乘客的背包,指揮他們按照一定的方向移動。對於這個在今天看來有點不禮貌的舉動,在那個年代,卻被人們廣泛接受。時隔30年後,周海濱手下的一個客運員,因為看乘客的眼神不對,被乘客寫信投訴到鐵道部,說客運員用“軟髒話”侮辱她,用眼神鄙視她。緣由只是一個乘客在出站的時候說自己把票弄丟了,客運員就讓她到一旁仔細找找,乘客就認為客運員看她的眼神充滿了“鄙視”。
  在80年代末,90年代初。火車站的乘客呈現出兩極分化,除了那些用編織袋裝著鍋碗瓢盆出行的農民工外,還有一些只是拎著一個密碼箱出行的“老闆”,他們大多是從廣州火車站乘坐列車到深圳。在當時的客運員眼裡,這些時髦的乘客衣著講究,派頭十足。打開他們隨身攜帶的密碼箱,裡面只有一兩件襯衣,有的還裝有一個“大哥大”。
  到了1995年,乘客流又有了新的變化,南下打工的年輕人在返鄉的時候都變得洋氣了起來,編織袋少了,年輕人個個都拖著一個拉杠箱。拉杠箱輪子滾動時發出的隆隆聲,響徹整個火車站廣場和候車大廳。
  進入新世紀後,過年返鄉的外來工又恢復了大包小包,在一個拉杠箱的基礎上,又開始攜帶大包的行李,裡面大多是購買的衣服等年貨。
  而到了近幾年,隨著不少外來工在珠三角成家立業,火車站的運營在“春運”之外,又多了一個“暑運”。“小候鳥”們在暑期乘車來廣州,開學後又乘車返回原籍。讓周海濱印象深刻的是,有兩個老年人帶著五六個孩子乘車來廣州,一下車,老人用繩子拴住孩子們的腰,防止他們一下車亂跑跑丟了。上前一問才知道,這些孩子都是受家長委托的同村孩子,一道帶來廣州和父母在暑期團聚。
  薛江華  (原標題:火車站運營:一度繁盛一度尷尬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y79syaxk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